如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如城街道、城南街道)
高新区(如城街道、城南街道)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来源: 高新区 发布时间:2025-02-06 17:14 累计次数: 字体:[ ]

过去的一年,我们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市委市政府“走在前、做示范”要求,紧扣全年目标任务,聚焦产业、聚力创新,全力以赴争先进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这一年,经济运行在克难奋进中企稳回升。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15亿元,增幅12%。工业运行方面,全年累计完成全部工业开票304.77亿元,增幅20.4%;完成规模工业开票189.9亿元,增幅11.1%;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4亿元,增幅10.4%。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净增17家,其中新增新开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主功能区第一。服务业方面,1-11月完成规模服务业重点行业开票21.75亿元,增幅5.4%;全年完成批发业销售额208.96亿元、增幅8.5%;零售业销售额64.18亿元、增幅1.8%;住宿业营业额1.44亿元、增幅57.1%;餐饮业营业额3.42亿元、增幅35.7%;累计认定服务业项目15个,新增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74家。建筑业方面,新增房地产项目7个、建筑业企业4家;完成建安投资53.8亿元、建筑业总产值1344亿元,均完成市交任务。

这一年,产业项目在攻坚会战中加快突破。研究制定《高新区促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以电子信息、高端成套装备、精密光学、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海洋经济、大健康、数字经济等八大产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打造竞争新优势。坚持抓源头、拓增量,围绕主导产业深耕细作,先后举办Light先进光学制造产业大会、上海交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对接会、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及企业家代表座谈会等招商推介活动,开展合成生物、精密制造、激光等产业专场活动,并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南通大学微电子学院等机构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全年完成南通重大项目入库15个,实际利用外资903万美元。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链条、全流程跟踪推进重大项目,持续攻坚突破项目建设短板,全年南通认定新开工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个、累计投资额24.53亿元,竣工6个,转化3个;新增专精特新项目4个,1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23个。全力推进上市企业培育,万达轴承北交所成功上市,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完成股改1家。

这一年,创新动能在产业集聚中持续释放。实施“瞪羚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层分类培育机制,加快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全年申报高企114家、净增49家,申报数和净增数均为主功能区第一。全年完成科创项目认定51个;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68.2%,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超80个,均位列主功能区第一。卓远入选“潜在独角兽”,星业、力威等6家企业入选“瞪羚企业”,超达、辰同、卓远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认定国家级10家;力威、康比、图腾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计认定省级30家。围绕产业发展所需积极引才育才聚才,国家海外人才申报数超额完成市交任务,入选数主功能区第一。南通市“江海英才”入选2个,省“双创计划”入选3个人才及团队项目,均位列主功能区第一。

这一年,园区建设在拓展深化中不断发力。务实推进大零号湾、创源、华理等飞地孵化器建设,深化双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对接机制,加速推动一批科技项目落地落效,霖鼎智慧光学孵化器正式运行。四个专业化园区持续完善“六个一”功能配套,产业辨识度不断提高。沪苏科创产业着眼产业链领先企业,招引落户朗辰、翰升、嘉铭、万达、力威等5亿元项目5个,完成新开工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个、转化2个、竣工2个,全力支持园区万达、天南等企业上市进程。电子信息及泛半导体产业成功培育超达、卓远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迅镭南通市首(台)套,落户新聚力、国瑞升和佳宝二期3个强链补链项目,完成新开工10亿元工业项目1个、5亿元工业项目3个、转化1个、竣工5个。长寿未来农业园制定出台大健康产业专项政策,完成1.6公里道路、绿化、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等基础设施,合成生物概念验证中心、皋加速合成生物中试中心以及新博谷未来产业加速中心建设稳步推进,畅通银发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软件园落户网易、亚太行、未来出行等数字经济、软信服务类产业项目,认定新开工项目3个,完成南北区人行桥增设,加快推进南区食堂改造、行车行人路线调整。

这一年,民生福祉在普惠共享中持续改善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城街道乡村振兴更具活力。借力钱长村入选南通乡村振兴先行村机遇,以“钱长草坪+”为发端,顾庄园林景观为引领,联动大明、贺洋等村社区,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顾庄、钱长亮相央视频道《山水间的家》展示乡村振兴成果。以“如城如果”为品牌,开展6场聚焦农业产业线下活动。钱长、新民创建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保障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用地,完成207.86亩工业用地出让,新一中521亩经营性用地报批,中心城区19宗937.76亩地块挂牌出让以及7宗358.6亩土地完成划拨供地。全面开展村级治理“积分制”工作,人居环境年度考核名列前茅。完成粮食面积28520亩、产量12306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405亩,高标准农田建成率达91%。26个村居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70万以上,其中20个收入达100万元以上。完成7个村(社区)的村庄规划评审、合法性审查等程序性工作,获得市政府同意规划方案批复。城市管理更加扎实。积极推动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变革,绘园三区、仙鹤新村、皋南二组团老小区“三基本”向高品质物业管理转变。制定物业管理服务实施和评比方案,将物业管理融入基层治理。推进十里新村、城西新村、绿杨二期等安置小区消防整改维修;指导辖区内121个商业小区组建业委会,全年组建率83%,完成全年“战高沙”目标任务数;持续开展创建重点难点问题攻坚行动,有效提升大明片区、花木大世界、苏浙大市场周边市容环境。查处违建行为49起,拆除10起,拆除面积714㎡,存量违建拆除3起,面积约2640㎡。民生保障更有温度。依托“你好,邻居”品牌,健全“一村一策”治理机制,划分548个“邻里服务区”,确保服务全覆盖、无盲区。依托网格化管理,集合医生、律师、水电工等“社区合伙人”为共建共治力量,并在显著位置公示联系方式,做实做细为民服务。6家社区邻里食堂成功运营,蒲行社区井儿口食堂被《人民日报》专题报道;“你好,邻居”基层治理成效作为2024年五社联动典型案例,被省委社工部收录汇编。培育省级“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和大学生创业项目;率先推进35个村居开通“政务内网”高频业务;退役军人服务站获南通“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称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消防改造基本完成。社会治理更加深入。积极开展信访“百日攻坚”行动,87件积案化解23件;市信访积案化解专项行动中,32件已化解16件;群众初信初访73件,较去年同期下降53%,化解60件,化解率82%;12345市长热线承办按时签收率100%,按期办结率100%;长寿城一期办理产权证问题取得全面突破,浙商三农、花木大世界等遗留问题正有序推进。

城南街道乡村振兴全面发展集体经济持续壮大,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890万元,所有村居均超过70万元,其中超百万的村居10个。持续改革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公开透明成交1274万元、出租发包206万元,有效压降村(社区)支出成本,保障村民土地流转应得利益。出让经营性建设用地326亩,实现土地出让金23.18亿元,全力保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需求。现代农业扎实推进完成3.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3470亩拟建高标准农田前期设计、评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94万亩,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8万亩以上。全力推动夏庄、肖陆、申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与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合作,盘活夏庄社区小微盆景基地,打造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试验平台。社会事业稳步提升践行为民服务理念,构筑社会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体系。建设社区食堂成功试运营,3家居家养老服务站提档升级,1家市级标准化睦邻点投入使用。积极打造文化惠民高地,文体活动百花齐放。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公共卫生提质增效,成功创建“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荐标准,桃林社区卫生室创建成“江苏省甲级卫生室”。发展根基持续筑牢信访形势平稳向好,稳妥化解市交重点积案8件,推动化解矛盾纠纷126起,实现无进京集体访、无非正常访、无个人极端事件、无重大信访事件。

这一年,社会大局在守护攻坚中稳定向好。构筑安全生产防线制定全体党政领导年度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建立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9个“一件事”全链条治理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开展各类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现场推进会、综合演练等活动24场次,组织1916名企业安管人员参加全市安全大培训。日常监督检查累计发现各类事故隐患2188条,已完成整改并复查2055条;立案查处47家企业,其中涉及重大隐患15处,保持了打击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办结环境信访举报265件;中央环保督察交办信访涉及6个问题,已完成3个、剩余3个正按序时整改;开展市考环西大桥断面水质超标预警溯源排查50余次;落实大气环境质量预警巡查80余次;完成18处重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淘汰国三柴油货车125辆;完成545户分散农户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改造。深化网格化社会治理全面起底矛盾纠纷,多渠道汇聚群众诉求,持续开展“三百”信访包案和重点领域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活动,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

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持之以恒转作风、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设切实加强。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严格执行上级有关厉行节约的规定,大力控减“三公经费”等一般性行政支出。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持续抓好区、街道、园区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持续推进巡察问题整改。此外,公安、人武、工会、统计、宣传、后勤管理等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为民服务中心、供电、供水供气、银行等窗口单位文明敬业,为全经济社会发展汇聚了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