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如城街道、城南街道)
高新区(如城街道、城南街道)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 高新区 发布时间:2023-02-10 17:13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财政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一)财政预算收入执行情况。

年初市人代会通过的如城街道、城南街道财政收入预算为293065万元,调整收入预算为253050万元,完成收入251326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9.32%。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18364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1%;预算外收入完成32962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4.45%。

(二)财政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年初市人代会通过的如城街道、城南街道财政支出预算为119183万元,调整支出预算为130610万元。完成支出130027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9.5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预计完成76464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9.42%;预算外支出完成53563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9.74%。

(三)收支平衡情况。

2022年体制结算财力76464万元,支出76464万元,当年收支平衡。预算外上年结余107952万元,预算外收入32962万元,支出53563万元,历年结余87351万元。

二、2022年主要财政工作

2022年,高新区财政和资产管理局牢固树立“以财辅政”理念,坚持增收节支,强化资金统筹,深化体制改革,有力保障园区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一)紧扣目标,扎实组织财政收入。

坚持目标导向,大力摸排税源,做好协调配合。克服基数大、政策性退税、疫情减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扎实推进收入组织工作。因疫情及房产市场降温,税收收入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从各税种完成情况看,主体税种增值税、所得税比去年同期减收15120.79万元,同比减少11.74%,地方税种城建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契税等减收18086.19万元,同比减少14.73%。

(二)立足职责,高效保障促进发展。

主动作为,保障基本民生。始终将“三保”支出放在第一顺位,兜牢兜实民生保障底线。精准提速,助力疫情防控,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保证疫情防控经费应拨尽拨。提升效能,服务经济发展。突出发展理念,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落实企业奖励、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企业持续发展,支持园区高质量发展。加大对招商引资经费的保障力度,支持拓展招商引资渠道。

(三)深化改革,提升绩效加强监管。

加强财政预算管理,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严格执行上级有关厉行节约的规定,大力控减“三公经费”等一般性行政支出。强化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将有限的财政性资金扎口管理,统一使用,严格资金支付程序,不断加大直接支付力度,缩短资金在途时间,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深化政府采购管理改革,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效能。严格执行政府性工程投资评审制度,政府性重大工程报请市财政进行投资预评,实行总额控制,保障重点投入。

回顾过去的一年,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工作仍面临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受政策性因素及疫情影响,财政收入组织面临较大挑战。二是财政刚性支出压力不断增大,收支矛盾仍然突出。以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我们将会认真分析把脉,找准症结,综合施策,努力加以改进。

                              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2023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预算安排的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决策部署。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持续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增强预算约束力,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为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政保障。

(二)基本原则:一是依法理财,统筹兼顾。按照积极稳妥、量入为出的原则,实事求是编制收支预算。二是厉行节约,保障重点。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和 “三公”经费预算,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优先保障重大政策、重点改革、重点项目。

二、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一)财政收入预算(草案)。

税收收入:2023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算为243000万元,比上年预算减少23000万元。

非税收入:2023年非税收入预算为35126万元,具体为:行政事业性收入3420万元、土地出让金收入4000万元、其他收入370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4000万元。

(二)财政支出预算(草案)。

2023年支出预算为117726万元,比上年预算减少17.22%,其中:预算内支出82600万元;预算外支出35126万元。具体如下: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706万元,主要用于人员工资及补助、机关运转费用及招商费用等;

国防支出78万元,主要用于征兵及民兵等训练支出等;

公共安全支出650万元,主要用于保安统筹等;

教育支出6188万元,主要用于幼儿园教师工资、保险、公积金及基本建设等;

科学技术支出20111万元,主要用于对企业的各项政策性补助;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02万元,主要用于博物馆支出等;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604万元,主要用于民政定补、尊老金、残疾人补助及退役军人保障等;

卫生健康支出2448万,主要用于计生奖补、改制医院退休人员补助及疫情防控等;

城乡社区支出45575万元,主要用于政府投资工程、污水处理、拆迁费、环境卫生服务、基础设施补偿、高质量发展对企业的补助及九个纯社区费用等;

农林水支出11885万元,主要用于村级运转、七位一体、村干部保险、离任村干部、村民小组长、编外人员、村官补助、河道整治及土地租金等;

住房保障支出3156万元,主要用于在职人员公积金及提租补贴等;

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123万元,主要是消防及安监费用等。

(三)财政预算平衡(草案)。

按照本轮财政体制结算规则,不考虑各类追加指标和扣款因素,2023年可用财力预计为82600万元,支出82600万元,收支平衡。

三、做好2023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举措

2023年将紧扣目标任务,积极消化减税降费、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突出财政收入高质量发展。增强财政保障和服务支持发展能力,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加强财政监督管理。主要举措如下:

(一)加强财政扶持引领,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聚焦省级高新区建设,充分发挥财政扶持与引领作用,加快园区集聚开发,加大招商引资成效,培育优质税收来源,科学统筹组织收入,确保经济发展快速恢复、稳中有进。一是加大园区要素保障投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加快项目准入和用地出让,加速园区建设开发,增大园区经济总量。二是助力招商强化税源培育。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做好企业扶持工作。开展访企解困工作,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实现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三是深入企业摸排税源。通过对全区税收整体和结构的动态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重点税种、行业、企业在税收征管方面的问题,确保税收收入应收尽收、按期入库、均衡入库。四是加强协调配合强化征管。加强与市财政局、税务局及区经发局、建设局等部门沟通对接,开好每月收入组织例会,及时协调解决问题,掌握收入征管工作的主动权。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落实财政保障作用,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工作顺利开展,提高保障水平。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贯彻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实施援企稳岗帮扶举措,做好社会保障政策落实。二是促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根据疫情变化,做好防控准备,应对疫情冲击。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提升教育品质。三是支持社会治理工作。安排专项资金,做好安保维稳及安全生产工作。四是提升城市农村生态文明形象。贯彻落实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三)深化财政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运行效益。

强化预算管理,提升财政资金绩效。强化预算法定约束,集中有限财力,保障改善民生,保障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支出,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规范执行管理,促进财政高质运转。一是深化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统一预算管理工作流程、控制规则,实现与上级财政无缝对接,动态反映预算安排和执行,用信息化手段规范各预算单位预算执行管理,接受上级财政实时监管。二是做实绩效管理,发挥评价管理作用。进一步落实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各项要求,把绩效管理工作做细做实。进一步加强对各预算单位绩效管理工作质量的把关,不断提高绩效工作质量,推动绩效管理结果的刚性约束。三是接受议政监督,吸取各界建议。自觉接受预算决算审查监督,认真听取吸纳议政代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积极主动回应议政代表关切的问题,做好解释说明工作,更好服务议政代表依法履职。

各位代表,2023年,财政收入组织的压力更大,资金保障更难,我们将在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部门的指导和监督,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财政工作,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