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而生 循梦前行
追梦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市残联着力抓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和多元化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助残服务新“皋”地,踏踏实实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办成事,39083名持证残疾人润泽着政策的雨露与阳光,感受着社会的关爱与温暖,向阳而生,循梦前行。
市残联积极探索,创新多元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持续实施助行、助明、助听和精神病患者用药“三助一给”惠残工程。近年来,累计为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146例,矫型器96例,组织定点医院为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839例,为68名听障人士免费配备助听器128台。
市残联将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市所有有康复需求的0-14岁残疾儿童100%纳入救助范围。近年来,共安排936人(次)孤独症、脑瘫、智障、听力言语、视力等多类残疾儿童到各类康复机构接受训练,训练的有效率、显效率分别达到95%、78%以上。
全力保障残疾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市残联还创新实施残疾儿童康教融合工作。倡导早期干预,强化特殊儿童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训练,促进机构、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康教衔接、家教衔接,全市411名残疾儿童享受康教融合服务。如皋康教融合项目“有梯度、有精度、有深度、有温度”,被省残联表彰为2021年度创新创优示范项目。如皋还在积极制定特殊儿童康教融合工作地方标准,努力打造特殊儿童康教融合工作“如皋样板”。
让数据多跑路,让残疾人少跑腿。如皋市残联借助“互联网+”理念,开发残疾人辅具适配云平台,实现了残疾人辅助器具申请“不见面审批”,适配时长缩短为申请后一周左右即可完成。
近年来,市残联累计为1640名残疾人配发辅具2245件,实现了辅具适配全覆盖,2019、2020连续两年被省残联表彰为创新创优示范项目。在全省首家建立辅助器具免费租赁点,目前已在主城区、火车站、龙游湖景区等处建成16个辅具免费租赁点,24小时随用随借,通借通还。在2021年中国残联举办的全国辅具博览会上,我市这一案例被专题推介。
市残联启动残疾人托养服务,减轻残疾人家庭负担,也“托”起残疾人新生活。在日间照料方面,依托已建成的残疾人之家服务426名残疾人;在寄宿托养方面,依托托养服务机构设立残疾人集中托养服务点,服务失能、半失能残疾人进驻;在居家托养方面,自2021年10月开始,正式为居家托养服务对象开展上门服务,现有服务对象400多名,截至目前,提供服务30000余次。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共同富裕,市残联多措并举,搭建各种平台,帮助残疾人解决就业难题。市残联积极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推动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残疾人,扶持农村残疾人参与富民强村产业。回应残疾人就业期待,有针对性地举办电子商务、盲人按摩、职业农民、实用致富技术、农村种养技术等培训班,近两年来,共培训残疾人918人(次)。
在此基础上,市残联还着力提升培训层次,开展集职业教育、实用技术、管理技能等为一体的融合培训。学历技能同提升、就业创业共促进,仅2022年就有426名残疾人借助“双升工程”实现就业创业。聚焦残疾人切身利益,如皋残联对残疾评定实行社会化管理,对行动不便者上门评残,残疾证跨省通办。为构建社会化维权格局,如皋残联成立了市级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让残疾人申诉有地,解难有方;推进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累计改造1300多户;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开展“无碍·有爱”助残志愿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
悠悠龙游水,绵绵助残情。如今的皋城大地,扶残助残已经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内化为一种自觉行动,赓续为一种光荣传统,升华为一种服务理念,兑现为一种现实幸福。市残联将聚焦创新服务,优化工作举措,不断满足广大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