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秉持“长寿幸福古镇,宜居宜业小城”的建设理念,全力以赴抓经济、抓收入、抓发展,统筹推进各方面工作,干成了一批大事要事,办好了一批暖事实事,较好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坚定不移稳增长、促转型,经济发展在攻坚克难中承压向好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坚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6亿元,全部工业开票销售97.87亿元、同比增长3.96%;完成规模工业开票销售67.19亿元,同比增长3.27%;规模工业总产值76.5亿元,同比增长15.74%;完成服务业开票销售36.78亿元、同比增长13.35%,完成规模以上服务业重点行业营业收入9872.5万元、同比增长56.6%,批零住餐指标均实现不同幅度增长,其中批发业开票销售实现翻倍增长,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业6家;实现外资到账508.4万美元、同比增长258%,位居全市乡镇第一。
项目建设有力推进。全力聚焦项目招引,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想方设法捕捉产业链项目信息,以项目之“进”支撑发展之“稳”,全年新签约5亿元产业项目1个、亿元产业项目2个、科创项目6个,在手培育规上服务业企业2家。加快项目建设实施进程,全年实现新开工亿元项目3个,认定竣工亿元项目3个(其中南通市级重大产业项目1个),完成转化项目15个。
创新动能不断增强。全力推动科技创新赋能经济发展,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更新步伐,全年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7家,净增7家,申报通过率85%,实现高新技术产值占比72.26%,各项成绩均位居全市前列。成功认定省专精特新企业6家,通过省五星级上云企业2家,新增南通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通过南通市设备首台套认定1家。招才引智精准发力,申报国家重大人才计划16个,成功入选雉水英才项目1个。
二、坚定不移强功能、促实效,城乡融合在建管并举中更加协调
城镇品质日益提升。全力统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全年累计完成工程建设类项目60个,总投资2842万元,有序推进226省道安置小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明珠花苑安置房外立面改造1000平方米,实施镇区沥青路面维修工程2000平方米,累计铺设污水管网4千米,实施农村一事一议奖补道路6.37千米,农路小修工程3000平方米,蒲塘西路路面恢复工程、万安路改造工程顺利通车。绘春园安置小区建设项目主体全面封顶,书香雅苑项目通过规划验收,有序交房。
城镇管理精准发力。坚持疏堵结合,依法取缔乱设摊点、占道经营317起,完善镇区6处便民疏导点管理。完成食品摊贩备案41人、门头备案112起、占道审批235次。整改二楼遮挡逃生通道广告36处,更新非机动车停车位、停车线603米,新增非机动车停车位、停车线186米。开展审慎包容执法,立案查处一般程序案件10起,简易程序5起。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推动成立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8家。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落实空气质量改善计划,强化源头管控,淘汰国三以下柴油车25辆,对17家涉及油漆作业的汽车维修企业开展全面排查。持续开展“散乱污”专项整治,坚决关停唐堡碎石场等各类“散乱污”企业4家。勇敢大桥国考断面全年平均水质达Ⅲ类。全力配合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按序时完成整改。高质量调处各级环境信访问题134件,环境信访矛盾得到有效化解。
三、坚定不移扬优势、创特色,乡村振兴在路径优化中日见成效
农业产业更优更强。围绕“讲好长寿故事、做足富硒文章”的重要任务,全力推进南通稻米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成功实施优质富硒稻米示范区3200亩全产业链种植,高标准完成省级富硒水稻健康管理试验基地建设,实现富硒稻米品质保险和溯源认证。“苏韵乡情”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南通)专场推介在我镇举办,持续放大“中华老字号”品牌效应。成立全市首家乡镇电商服务平台蒲涛优选,搭建本地产品对外输出的新渠道,为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美丽乡村触手可及。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投入建设资金350万元,实施道路、绿化、水利等建设项目8个。先后完成双利河、石公河农村生态河道工程化改造建设工程,幸福河、前进河等农村生态河道原生态提升工程。系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大力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全面完成7个村(社区)640户分散农户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朱家桥村顺利通过省住建厅特色田园乡村验收。积极推进夏秋两季秸秆禁烧和禁抛工作,打赢秸秆禁烧攻坚战。
强村富民互促互进。全面组织排查村级收入项目,提升“三资”管理水平,全年村营收入达2496.19万元,26个涉农村居均超70万元,其中9个村居达100万元以上。村级稳定性经营收入2234.09万元,同比增长12.6%。基于全镇集体经济发展需要,组织26个涉农村居共同出资成立南通市蒲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拓展电商、村集体光伏、物流、富硒大米、白蒲伴手礼“大礼包”等村(社区)服务增收业务,实现当年销售超500万元,分红到村52万元。
四、坚定不移守民心、促繁荣,民生福祉在共建共享中更加殷实
民生保障更有力。强化社会救助体系,发放低保金、五保、尊老金、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共计3600余万元。梳理退役军人、在读大学生、困难学生、五老人员等八类对象,落实好特殊群体关爱帮扶举措,策划启动“圆梦蒲塘”助学活动,帮扶困难学生直至参加工作。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帮困活动,募集善款61.85万元。抓牢食品安全监管,加大对民间厨师监管力度,保障群众舌尖安全。
社会事业更有效。坚持把稳就业放在首位,开展“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2场,帮助100多名劳动者与10余家企业实现现场用工对接。开展企业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帮助退役军人实现返乡即就业。紧扣优质医疗资源提质增量,新建林梓卫生院住院楼,推动第四人民医院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结对共建,邀请南京三甲医院主任医师为群众开展义诊活动。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白蒲初中食堂改造、蒲西小学多功能教室等项目建设,有力推动白蒲高中西大门搬迁工作,全力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中高考成绩保持全市领先。
人文底蕴更深厚。举办“白蒲杯”首届村超足球邀请赛,现场观赛人数突破2.2万人次,线上观看达5万次。参与《走遍中国长寿篇》《文脉春秋》央视纪录片拍摄。举办“乐一天”文体艺术节、“京剧进校园”等各类文艺活动40余场,开展“暖皋2024”“春风行动”等文明实践活动1000余场,举办全民阅读、文化年货进万家等文化惠民活动400余场,将温暖和文明送到百姓心坎,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
五、坚定不移聚合力、促和谐,社会大局在精管善治中保持稳定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紧盯危险化学品、粉尘涉爆、有限空间作业等重点领域,扎实开展专项整治,排查整改各类风险隐患1739个。强化打非治违,开展安全生产约谈40次,事前执法检查59家,立案查处17起,处罚金额16.8万元。以城镇燃气、“厂中厂”、高层建筑消防等9个“一件事”全链条治理为抓手,纵深推进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年承办市级消防管理工作现场会两次。建立镇级防汛应急物资仓库,进一步完善镇村两级应急联动机制。
风险隐患有效化解。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包案工作制度,党政领导常态化接访,强化“初信初访”的受理、化解、防范,初信初访化解率达93%。运用“有解思维”,化解持续时间长、信访诉求高、化解难度大的疑难积案11件,全年未发生进京登记或赴省集访事件。顺利办理锦绣龙湾所有房屋产权证,持续推动房产证办理,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取得阶段性成效。
社会治理持续强化。推动网格精细化管理,完成网格精简任务,全年收集社情民意4718条,网格事件3590条。“12345”平台受理各类有效诉求2034件,办结率98%。前进社区蒲枫网格驿站成功创建第一批南通市“家门口式”网格驿站,勇敢社区完成第二批创建申报工作。全镇平安建设形势总体稳定,扫黑除恶、防非反诈、国家安全、反邪教等工作纵深开展,集中开展各类专项宣传活动2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实现专项宣传常态化、全覆盖。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运行承压较大,招商引资质效不明显,服务业企业培育进展不快,科创项目招引质量不高;“三保”压力持续加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的期盼尚有差距;社会治理、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隐患依然存在。